小孩不听话,大人反复说教也不听,怎么办?-ag真人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22 08:55 作者:沈岑 点击: 【 字体:大 中 小 】
小孩不听话,大人反复说教也不听,怎么办??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让我们来看看巧兔教学琪琪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欢迎收藏转载。
小孩不听话,大人反复说教也不听,怎么办?1
不少孩子都会让爸妈这么怨声载道:“这孩子怎么就喊不动呢?”“我都说了100遍了,你怎么就不听呢!”怎么样说孩子才愿意听,愿意改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谈谈“说了100遍孩子也不听”的原因。
什么是超限效应?
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案例
小宝在家里玩玩具,都会把玩具丢的满屋都是,从来不主动收拾。妈妈每天都会唠叨小宝,自己每天却依然帮孩子收拾。每天起床也让妈妈犯愁,她每天催十遍八遍:“快点!快点!你怎么这么磨蹭啊!”当然跟收拾玩具一样,妈妈每天念叨,小宝每天赖床。
分析:
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跟成人沟通,都要恰到好处。唠叨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就像马克?吐温一样。孩子对唠叨的反感超出大人们的想象,我们大人可以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互换下位置,去体验去感受。所以父母一定要改变唠叨的习惯,注重教育的质而不是量,避免踩了“超限效应”的警戒线。
支招:
1、一天内批评不要超过两次
第一次挨批评时,孩子一般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多少会愧疚、反省,其实这就达到了批评的效果。第二次开始就感到厌烦,不过程度较小,但如果再来第三次、第四次,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所以一天之内批评孩子不要超过两次,不管是针对同一件事还是不同的事。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2、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切忌东拉西扯,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出来。爱唠叨的父母通常都会把对孩子各方面的不满一并发泄出来:“叫你这么多遍都不起床,这孩子就是懒。吃饭也懒,干什么都得催!”这也是犯了“超限”的禁忌,要求过多、过高,孩子会觉得:反正我也不可能全改了,改一个你也会唠叨别的,索性让你说个够吧。因此,父母最好直接面对当下问题,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
3、用表扬代替批评效果更好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指望孩子一天之内改掉一个甚至几个坏习惯是绝无可能的,如果在他们努力改正的过程中,家长不改“他错了我就说”的批评风格,只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而干脆放弃尝试。其实,对于习惯了父母“唠叨”的孩子,表扬更管用。用表扬代替批评,有时效果会更好。家长要适当的宽容对待孩子,只要发现孩子比以前有一点儿进步了,都要给予鼓励,可以是一个拥抱、一个掌声、一句鼓励、一个大拇指。
4、让孩子体验犯错的后果
最后,父母还得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体验错误的后果。例如孩子经常弄坏玩具,妈妈可以说清楚下次再弄坏坚决不买了,如果他再不小心,以后只能玩别的。弄坏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而没有替补,这是对孩子有用的一课,让他意识到因为自己不珍惜玩具,最终要承担没的玩的后果。该孩子承担的,我们家长尽量不要过多参与,孩子做错事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就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都要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很难真正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家长提醒没有效时,不妨放手,孩子自己会“吃一堑长一智”。
小孩不听话,大人反复说教也不听,怎么办?2
孩子不听话,最大的可能是大人的错,单纯的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
下面是五种常见的不听话原因的解决方法:
1.禁果效应
小故事:上帝禁止伊甸园的夏娃和亚当吃智慧树上的果子,但上帝的这一禁令反倒令得夏娃对树上的果子充满渴望,终于有一天,夏娃在撒旦的诱惑下打破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果子,被上帝惩罚。人们把这种“越是禁止越能激起人的叛逆心理”的现象称为禁果效应。
孩子很喜欢跟家长“对着干”,其实是大人忽视了孩子的心理规律。任何人都有自主的需要,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而不是被人控制的傀儡。一旦人的自由受到限制,孩子为了释放负面情绪就会反抗父母的命令。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一方面减少父母对孩子一些行为的抵触感,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家长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解决和孩子之间的分歧。
2.罗森塔尔效应
小故事: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文是一个技艺超群的雕塑家。有一天他完成了一个少女的雕像,雕像如此完美,以致国王本人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雕像。国王的爱情感动了爱神阿弗狄罗芯,爱神给雕像注入了生命。皮格马利文的幻想成为现实,从此遂有了塞浦路斯人。
你对他人的期望会间接地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对他人持有消极的偏见,那么就会产生消极的结果。相反,如果我们用积极的态度期望别人,对方可
能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的去爱护、期望,珍惜这些孩子。孩子的
成长方向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简单的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3.超限效应小故事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去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打算掏出所有钱去捐款。等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点零钱,又等了10分钟,
牧师还没结束,马克?吐温又气又烦,一分钱也不捐了。临走时他反而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跑掉了。
心理学上把这种“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让人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心理”的现象,称为“超限效应”。其实批评越多,孩子越不听话,也就是这个道理。
批评是一门学问。有节制的、善意的批评能够让孩子如沐春风,虚心接受,并很快改正。而不恰当的批评方式让孩子心存不平,难以接受。家长们在批评
孩子前最好先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4.鱼缸法则小故事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
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
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5.刺猬法则
小故事:在自然界里,刺猬们为了抵御冬天的寒冷,会试着挨在一起取暖。但是如果靠得太近,彼此就会被对方刺伤,而如果靠得太远的话就不能取暖。经过接近、磨合,再磨合、再接近,几次试探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既能相互取暖,又不会被对方刺伤的最佳距离。
刺猬法则强调的是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应当与孩子保持一定的“亲密有间”的关系。用宽容的心态尊重孩子的情感与人格,
宽容而不纵容,严厉而不失温情,亲近而不去溺爱,既让孩子得到思想上的反思,又不让孩子觉得父母讨厌和啰嗦,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小孩不听话,大人反复说教也不听,怎么办?3
孩子一个问题反复重复,一是对家长的不信任。二是这件事对他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反复强调可以得到心理安慰。家长要反思,你以前是不是有答应孩子的事,并没有做。
给孩子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阴影。要反思自己的行为言行。满足孩子要有一定的限度。

猜你喜欢

来“报恩”的孩子,往往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孩子不听话往往都是父母做错了,你认同吗?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三宽教育如何解读孩子的不听说行为


孩子爱顶撞老师,要怎样教育呢?


我女儿脾气很大,在幼儿园总是打别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呢?


孩子不听话真的不能打吗?为什么?


女孩子有叛逆期,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叛逆?叛逆的孩子怎么教育?教育培训贵吗?


孩子在学校很听话,回家就不听话,这该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