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是什么佛念什么(唐僧什么佛怎么念)-ag真人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29 19:43 作者:蜗牛看西游 点击: 【 字体:大 中 小 】
唐僧是什么佛念什么(唐僧什么佛怎么念)?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斗战胜佛与齐天大圣哪个排位高?其实两个封号都是孙悟空要来的?,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蜗牛看西游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唐僧是什么佛念什么(唐僧什么佛怎么念)1
(蜗牛看西游第2624期)
文/牵着蜗牛散步
不少读者问蜗牛,齐天大圣与斗战胜佛相比,谁更高?
一个是天庭封的官,一个如来封的佛。看似没有可比性,其实还是有联系的地方。
首先,两者都是孙悟空要来的!
可能有很多人反驳蜗牛,这怎么可能呢?孙悟空怎么伸手要官呢?其实只要读了原著,还真是这样。
在原著第四回,因为嫌弼马温官太小,孙悟空一怒之下反下天庭,回到了花果山。众猴给他喝酒解闷。正在这时,有人报告,有两个鬼王求拜见。
这两个鬼王也很奇葩,并不知道孙悟空辞官回乡下的事,以为孙悟空在天庭当了官,拥有了天庭户口,所以赶来拍马屁。
孙悟空收下了礼物,然后给他们讲了实情。两鬼王先是很吃惊,很失望,但转而向他进言道:
“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
孙悟空一听,这个称呼好啊,连道几个“好,好,好!”吩咐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
天庭一听这厮弼马温不当,居然要当齐天大圣,反了天了,捶他!于是又派出天兵天将来打。可是,依然打不赢。这时,太白金星出了一个主意:既然他要当这个官,那就封他这个官,不过,只给虚名,不给工资。玉帝一听?不错呀,就这样照办。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这招的厉害。很多人自由自在的地仙不当,为何要到天庭任职?目的就是领工资蟠桃。因为神仙长生不老不代表长生不死。要长寿,就必须吃大补品蟠桃。一年一度的蟠桃会,就是天庭员工的分红大会。
不给工资,不仅代表着分不了蟠桃,还代表着进不了蟠桃会这个权力中心。
孙悟空并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么多弯弯绕,一听说天庭答应封他这个官,高高兴兴地就上天了。后来发现上了当,又大闹蟠桃会,最终引来如来镇压。
斗战胜佛总是如来佛的吧?其实,同样是孙悟空要来的。
取经团队快到灵山了,唐僧却以孙悟空打死了杨老头儿子为由,拼命念紧箍咒,要把他撵回花果山。
三打白骨精时,取经工作刚开始,这时唐僧撵他走,孙悟空二话不说,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但马上到灵山了,要成功了,却让他走,这就有点过河拆桥的意思,这让孙悟空极度失望。愤怒之下,就幻化出一个六耳猕猴来,打了唐僧一棒子,抢了行李到花果山。
众人都知道这是孙悟空在示威,而且也知道唐僧理亏,所以都装着不认识真假美猴王,特别是谛听,更是让主子把矛盾上交到如来那里。
如来是何等聪明的领导,一眼就看穿里面的问题,于是,假称假猴子为六耳猕猴,并让孙悟空将之打死了。然后告诉他:安心保唐僧,到了西天,汝亦坐莲台。这其实就是向他承诺成佛了。
同时,如来让观音去警告唐僧:没有孙悟空保护,你到不了西天,即使到了西天,也取不得真经。
这下,唐僧才消停了,孙悟空也安心了。
到了西天之后,如来按承诺给孙悟空封佛了,但这个佛却是斗战胜佛。斗战胜佛的意思,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的内心。孙悟空打死了六耳,就是战胜了内心。这是如来在表扬他。
从这可以看出,齐天大圣与斗战胜佛,都是敷衍孙悟空的。齐天大圣看似很高,与天地同寿,其实是个虚名。斗战胜佛看似很厉害,其实是个表扬安慰奖,也差不多是虚职。所以,两者都差不多。
前往“蜗牛看西游”公众号,可看到相关文章《孙悟空成佛后,第一个想见的人是谁?因为有个问题他至今没找到答案》
唐僧是什么佛念什么(唐僧什么佛怎么念)2
看过86版央视电视剧《西游记》的朋友,肯定记得女儿国故事中的插曲《女儿情》,其中有两句是:“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我们都知道和尚要受到戒律清规的约束,那么这戒律清规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的高僧唐长老又是如何执行的呢?
出家人的戒律具体是哪些,其实各个佛门支派说法有些出入,有的说五戒,有的说八戒,但其中的五戒是各个派系基本一致的,这里我们再借用一下另外一本名著《水浒传》的说法,五台山方丈对鲁智深说:“我与你摩顶受记,教你一不可杀生,二不可偷盗,三不可邪淫,四不可贪酒,五不可妄语。此五戒,乃僧家常理。”我们今天要说的清规戒律,也只说这五戒。而当我仔细翻阅《西游记》原著,好像这五条戒律,我们的得道高僧唐长老做得并不够好。现在就听我慢慢道来。
一、饮酒
“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这句话是唐僧自己说的。原著第十二回,唐太宗给准备出发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饯行敬酒时,唐僧对太宗说了这句话。皇帝给唐僧敬酒,唐僧选择了推辞,结果是太宗强行劝酒,“三藏不敢不受”,只能“谢恩饮尽”。既然是被迫,我们当然不能算唐僧破戒,而且总体来说,这一条戒律唐长老执行得还不错。
原著第二十九回,宝象国国王敬酒,唐僧对猪八戒和沙僧说:“我不饮酒,你兄弟们吃罢。”原著第六十九回,朱紫国国王敬唐僧酒,三藏道:“贫僧不会饮酒。”国王说:“素酒。法师饮此一杯,何如?”三藏道:“酒乃僧家第戒。”国王为难,唐僧坚决不喝,而是让徒弟代饮。原著第七十九回,比丘国国王给唐僧师徒敬酒,“惟唐僧不饮”。国王敬酒尚且如此,其余比如高老庄高太公敬酒,陈家庄陈氏兄弟敬酒,唐僧更是不喝,素酒也不行!但也有例外。
例外就发生在女儿国,女王笑吟吟,偎着长老的香腮,问唐僧是吃荤还是吃素。三藏道:“贫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须得几杯素酒,与我二徒弟吃些。”没看错,这里的唐僧不再口口声声反复强调说“酒乃僧家头一戒”,而是主动提出要喝酒……
唐僧为什么要在女儿国主动提出喝酒,我想这是唐僧在面对绝色女王时心神不宁的表现。女王实在太美了,又热情主动,这让唐僧哪里受得了?但是明里有孙悟空几个看着,暗里有金头揭谛等神祗监督,长老又能奈何?极度矛盾的时候,喝点酒是不是很符合逻辑?
二、妄语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妄语理解为撒谎,“出家人不打诳语”,意思就是和尚要老老实实,不能撒谎,但我们的唐长老好像挺擅长撒谎的。
原著第五十六回,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中,唐僧被强盗抓住,没奈何,只得打个诳语道:“二位大王,且莫动手,我有个小徒弟,在后面就到。他身上有几两银子,把与你罢。”唐僧因为怕挨打,就骗强盗们,他后面的徒弟身上有银子。原著第五十四回女儿国的故事,唐僧执行孙悟空的计策,通过和女王大人假结婚,骗取通关文牒。原著第八十二回,唐僧为了“配合”孙悟空钻进老鼠精肚子的计划,几次对美丽的老鼠精撒谎……
先来给唐僧圆个场,上面这些撒谎,大概都是唐僧和取经团队的“生存”需求,可以理解为别无选择,不过下面的这次谎言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唐僧从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后,又因为孙悟空打死强盗而将他赶走。观音变成一个老太太来给唐僧送紧箍,并教唐僧紧箍咒,说只要把这衣帽给孙悟空戴上,以后猴子就不敢不听话。孙悟空离开后去了龙宫,经过龙王的劝解,孙悟空又回来找唐僧。回来后孙悟空在包袱里看到一顶嵌金花帽,就问这是不是从东土带过来的。然后唐僧就开始了表演:“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这唐长老说谎的套路还挺深的,一下子就勾起了猴子的好奇心,想要这帽子,唐僧还像模像样地装糊涂,说:只怕长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罢。”唐僧说就怕你穿了不合身。孙悟空穿上了,从此西天一路,猴哥都活在这紧箍的阴影之下。
三、淫邪
如果按照86版《西游记》,那唐僧就是个不近女色的和尚,可能在女儿国差点动了情,但在别的时候都是坚定如铁。不过在原著里,好像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原著里的唐僧,在面对美女时,情绪并不稳定,更没有表现出高僧应该有的六根清净。早在四圣试禅心的时候,唐僧面对黎山老母、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变成的一个俏寡妇和三个美姑娘诱惑时,他的反应先是“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然后“如痴如蠢,默默无言”。再然后是”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简单概括就是装傻不说话。唐僧并没有拒绝,没有拒绝的意思应该就是有余地可以商量。
猪八戒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这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此处猪八戒说的不止是他自己,而是大家,是和尚。师徒四人中,唐僧是最典型的和尚,但师父却偏偏没有反驳或者纠正八戒,这可能就是一种默认。
在取经路上,当唐僧面对白骨精、女儿国王、蝎子精、七个蜘蛛精等美女时,他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失态,而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写过,唐僧在面对美丽的金鼻白毛老鼠精时,不但失态,还疑似失身,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唐僧师徒路过一处凶险的黑松林,救下了老鼠精变成的美女,来到镇海禅林寺。一夜之后,唐僧生病了。他自己说是半夜起来解手,没有戴帽子,被风吹了。在生病三天后,唐僧要写信给唐太宗,让悟空送去长安,这封信就是辞职信加遗书!“僧病沉疴难进步,佛门深远接天门。有经无命空劳碌,启奏当今别遣人”,我病重走不动了,离死不远了,取经任务完不成了,陛下另请高明吧!
唐僧可是金蝉子转世的取经人,西天路上十万八千里,少不得风餐露宿日晒雨淋,这身体哪有这么娇贵?再说唐僧可是吃过人参果的,“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这生病几天就说自己要死了?
再者,西游世界的生老病死都是有安排的,师父你想啥呢?这是西游记啊,你想死别人都不敢让你死啊!孙悟空听完都急了,急完又开始安抚师父,说金蝉子因为当初轻慢佛法,所以被贬到东土,还因为不听佛讲法时,打了个盹,掉了一粒米在左脚下,所以该有这三天病灾。然后又对着八戒说:“兄弟,佛不与你众生为念。”意思是佛祖不会跟你们计较的。
说到这里,更加匪夷所思的事发生了,刚刚还要写遗书的唐僧突然感觉好多了,说要喝凉水,喝完凉水,这病就好了,几分钟前还在自怨自艾说离死不远,这会儿只字不提遗书了。原著说,“渴时一滴如甘露,药到真方病即除”,凉水肯定不是良药,那良方到底什么呢?
那天晚上唐僧出去解手,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可以知道的是,那之后的三天,镇海禅林寺六个撞钟小和尚都被吃了,知道孙悟空变成小和尚“钓鱼执法”,遭遇妖精色诱。那么有没有可能唐僧也遇到了妖精色诱?我想这是大概率事件,因为老鼠精本就是冲着唐僧来的。那么唐僧有没有可能失身呢?
因为没法解释唐僧的生病和自愈,那么不妨先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假设那天晚上,唐僧真的倒在了老鼠精的石榴裙下,也就是丢了元阳。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唐僧又说了谎,但这样一来,所谓的得病就说得通了,毕竟是四十岁的老处男,估计身体一下子受不了。而相比身体,精神上的冲击还要大很多。唐僧一直都认为,如果泄了元阳,就不能取经了,唐僧知道他身边有五方揭谛、四值功曹等神仙暗中监视,纸是包不住火的,佛祖和菩萨都会知道这个事。所以他才会在这里想到放弃,想到给唐太宗写遗书,不是因为真的要死了,而是因为他自认为已经没有办法取得真经了。
那为什么这病又不治而愈了呢?因为长老的病,本就是心病;因为孙悟空告诉师父“佛不与你众生为念”,佛祖不计较。治好唐僧病的,绝对不是那碗凉水,而是猴哥说的话,既然猴哥说没事,唐僧就等于吃了定心丸,心里的石头一旦落地,就一碗凉水药到病除了。
这么一假设,好像所有的剧情都合理了。我们再往后翻原著,会惊奇地发现,唐僧在无底洞对老鼠精的称呼居然是“娘子”。娘子,正常来说就是男子对妻子的称呼。唐僧在女儿国是摆过喜酒的,可以说和女王陛下已经婚礼礼成,但是娘子这个称呼,没有出现在女儿国,也没有出现在整部西游记其它任何地方,却偏偏出现在这无底洞里。原著第八十二回,唐僧接连叫了老鼠精十一声娘子!张口闭口都是娘子,言必呼娘子。这算不算前后呼应,自圆其说呢?
四、杀生
孙悟空杀过很多人,其中两次杀强盗,都是为了保护唐僧,不过这不是唐僧主观想杀人,他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没有及时制止,所以此处我们不算唐僧破戒。
我要说的是在子母河边,唐僧因为误饮子母河水而有了身孕,然后通过孙悟空取来的落胎泉水打胎成功。我也不知道唐朝人或者明朝人如何看待打胎这件事,更不知道这算不算杀生,但是这个过程绝不像电视剧中那般轻描淡写。“那里有顿饭之时,他两个(唐僧和猪八戒)腹中绞痛,只听毂辘毂辘三五阵肠鸣。肠鸣之后,那呆子忍不住,大小便齐流,唐僧也忍不住要往静处解手”,“那婆婆即取两个净桶来,教他两个方便。须臾间,各行了几遍,才觉住了疼痛,渐渐的销了肿胀,化了那血团肉块”,这里说的可是“血团肉块”……
五、偷盗
本着尊重原著、实事求是的精神,我想说这一条戒律是唐僧做得相对最好的。取经团队中,孙悟空是惯偷,猪八戒贪婪,整部书中没少干偷鸡摸狗之事。且不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偷取蟠桃仙丹御酒,在西天路上也没少偷。
原著第二十五回五庄观的故事中,孙悟空偷人参果,唐僧知道后并没有包庇孙悟空。原著第八十四回在灭法国,因为国王要杀和尚,孙悟空做法偷来衣服头巾,说的是“借”。唐僧没有说什么,并按照孙悟空的意思装扮完成。当然我还是要说,此处唐僧是为了保命。
而关于偷窃方面最直接的故事来自原著第五十回,在金兜山独角兕大王,也就是青牛精的故事中,孙悟空前往化缘,在地上画一个圈让唐僧不要出去。唐僧经不住猪八戒的谗言,出圈往前走,来到一座楼阁。猪八戒进去,看到“这里全没人烟,是一所亡灵之宅”,却有三件高级的纳锦背心。
猪八戒禁不住诱惑,就把背心取了出来,想给师父和沙师弟一人一件,还说现在天气寒冷,正好穿得上。唐僧说:“不可不可!律云:公取窃取皆为盗。”还说:“出家人不要这等爱小。”猪八戒说这里四下无人,就跟捡的一样。唐僧说就算没人知道,也有天在看着,还让猪八戒“趁早送去还他,莫爱非礼之物”。唐僧义正词严,只是这次猪八戒不听他的,猪八戒说自己没穿过这么好的衣服,你唐僧不穿随便你,我老猪怎么也得试穿一下,大不了一会儿孙悟空回来了,我再把衣服还回去。不但猪八戒不听唐僧的话,一向不发表意见的沙和尚这次也表示,自己也要穿新衣服。
我们没法知道猪八戒说的一会儿还回去是不是真心的,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什么衣服,这是妖怪抓人的陷阱。不过这里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唐僧对不盗窃的态度,是很坚决的。
五条戒律讲完,我们再来聊聊唐长老。其实原著中的唐僧,和电视剧的唐僧根本就是两个人,原著中的唐僧,并不像电视剧里一样是个六根清净的得道高僧,他胆小、懦弱、犹豫、虚伪……可以说有一堆臭毛病,却处处透露着人性。原著很成功地把唐僧写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有优点有缺点的正常人。
在我看来,唐僧最大的特点就是目的性明确。原著中的唐僧并不是主观去取经的高僧,而是奉旨西行的钦差,唐僧最终的目的就是取经。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唐僧可以降低道德标准,可以改变原则。简单来说,凡是有利于取经的,唐僧就愿意去做,至于这么做是否正确,那并不是太重要。比如在唐僧五庄观训斥孙悟空,是因为猴哥偷人参果推倒果树,连累了师父。但当孙悟空带着唐僧连夜逃跑,当师父的可没有说这样逃跑有违道德,要赔礼道歉。同样的,在我看来唐僧之所以不近女色,也是因为害怕佛祖怪罪,影响取经,而不是他真的洁身自好。甚至,如果偷窃有助于取经行动,我想唐僧也不惜默许或者主动盗窃……
唐僧不是圣人,但他是一个很真实的人。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也欢迎关注长夜守灯人同名vx公众号。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作者删除。
唐僧是什么佛念什么(唐僧什么佛怎么念)3
我们都知道,唐僧是金蝉子转世,被如来选中,做了取经人,担起了西天取经的重任。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疑问,最后功德圆满成佛的,究竟是唐僧还是金蝉子呢?我们可以从紧箍咒这一细节中找到答案。
紧箍咒可以说是孙悟空的噩梦。孙悟空生性不服管教、无法无天。当年,观音菩萨将金箍戴上孙悟空的脑袋,担心唐僧管制不住孙悟空,便传授唐僧三段紧箍咒。
有了紧箍咒,就可以方便唐僧管教他。每当唐僧念咒时,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便会不断缩小,箍得孙悟空直犯头疼,不敢再忤逆唐僧。
所以,孙悟空十分想拿掉头上的金箍,三番五次地对唐僧说,能否念松箍儿咒将头上的金箍脱下,但是唐僧给他的说法都是不知松箍儿咒为何物,观音菩萨并未传授给他。
却说唐僧众人最后将从灵山带去的真经交给了唐国,已经完成了最后的任务,再次来到了如来佛祖面前,如来使他们上升成佛,为他们受职。
唐僧上升成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上升成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菩萨,沙和尚为八宝金身罗汉菩萨。
受职结束以后,孙悟空又对唐僧说:“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
唐僧回答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
原来,早在孙悟空成佛之时,他头上的金箍就已消失了。这金箍又是如何松掉消失的呢?
唐僧断然是不会知道松箍儿咒是什么的,因为当初观音菩萨只传授他紧箍咒,并没有教他什么松箍儿咒。
我们都知道唐僧是金蝉子转世,而金蝉子原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想来,他应该是知道松箍儿咒的。
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在最后,成佛的究竟是肉体凡胎的唐僧,还是原为如来二徒弟的金蝉子呢?
从紧箍咒这一细节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最后成佛的就是金蝉子。并且,金蝉子早在凌云渡时就已经脱去了肉体凡胎,彼时的唐僧,早已是金蝉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