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府三司制三司指什么(二府三司制三司指什么 宋)-ag真人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08 00:28 作者:臣妾没空 点击: 【 字体:大 中 小 】
二府三司制三司指什么(二府三司制三司指什么 宋)?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宋代执行机构:三司、户部与司农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臣妾没空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二府三司制三司指什么(二府三司制三司指什么 宋)1
北宋中央决定国家事务,有其政治程序,除皇帝与宰执等之外,牵涉救灾事务者尚有三司、户部与司农寺,此三机构之所以与救灾相关联是由于其负责钱粮的管理。三司为北宋前期财政的管理机构,户部则在北宋元丰改制后担负原三司职务,而司农寺主管的常平仓职务也隶属于三司与户部之下。
(一) 三司
改制前的三司由盐铁、户部、度支三部组成,其详细职掌如下:
盐铁主要负责征商与禁榷收入;度支负责财政支出;户部则负责田赋与榷酒收入,三司尚需管理各路、府、州、军、监的财政和有关的考课制度,各地方在财政上的业务都必须听令于三司,因此其对地方所有赋入都有原则上的支配权。
宋代二府三司结构图
以救灾而言,三司所负责的相关项目就有:度支的常平案,掌诸州平籴;户部的税案与上供案,涉及灾伤百姓的赋税减免,和上供斛斗的拨款赈济事宜,这也代表当地方政府处理灾伤检放之事时,有一部分是受到三司监督的。
北宋前期,三司也实际参与救灾赈济,当冬季严寒,百姓受冻时,三司受命于皇帝,将炭或米降价出售,如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二月,由于京城连日大雪苦寒,炭价每秤钱两百,除“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市直之半以济贫民”,并且要三司如常平仓储存炭五七十万,以备平抑炭价。大中祥符八年(1015)十二月丁丑,“令三司减价卖炭以济贫民”。而民饥时,亦要三司济之,如真宗天禧元年(1017)三月,卫州民饥,流民至京,辛酉,“令三司作粥糜济之”。
漫画 施粥
庆历八年(1048)十二月,诏:“特出内藏库钱帛”三司也有出其经费的时候,如嘉祐七年(1062)常平仓不足时,仁宗诏:“其令内藏库与三司共支缗钱一百万”神宗熙宁元年(1068)七月河北地区发生地震、水灾,八月诏:“三司支钱五十万贯”熙宁八年(1075)正月,下诏:“陕西近经雪寒,僵尸满道,深可悯伤,其令永兴、秦凤、河东路都转运司速分遣官收瘗,以三司钱给其费。”三司出钱出力不遗余力,冬季出炭,稳定炭的价格,地方百姓遇灾需要钱粮时,也仰赖其拨经费救济。
整体而论,元丰改制前,三司在救灾执行上的参与有考核常平钱粮的平籴与赋税的减免,同时亦听令于朝廷在费用与物资上,支援受灾地区。
(二) 户部
户部隶属于尚书省六部之一,始于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唐高宗即位时,改民部为户部。北宋前期,户部之职为三司所占,至宋神宗元丰年间,推行新官制,户部取代三司,成为北宋的财政机构,并将三司原本的职权纳入户部左、右曹,其下各设五案。改制后的户部除左、右曹之外,另有度支、仓部、金部。
当时户部左、右曹职掌如下:
由《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大致上可知户部左曹掌常赋兼领民政,右曹则掌与新法相关的各种事务,但其内容中并未提及北宋时左、右曹下各设五案的详细职权,在龚延明的《宋代官制辞典》中采用南宋人谢维新所着《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的资料可作为补充,其中记录北宋户部左曹设有户口案、税赋案、农田案、检法案、知杂案;右曹设有常平案、免役案、坑场案、检法案、知杂案。至北宋末靖康元年(1126),左右曹分案有些许改变:
由上述几段征引内容中,可明确得知户部的职权与救灾是息息相关的。首先,由农田案即可获知,其负责收集各地气候与农作收成情形,若遇水旱等灾也需查验之,因为灾伤检放将影响中央税赋的收入。其次,常平案的农田水利与常平钱粮的籴粜或是义仓赈济之事,也都是其参预救灾工作的凭据。
另一方面,从史料上来看户部参与赈济的工作,多是灾后在财政上给予资助,解决地方的困境,情形如下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四月初,开封府诸路灾伤,三省虽已实时下令赈贷,仍抵挡不了米麦价格的上扬。二十六日,殿中侍御史林旦言:“都城比来米麦价长……以济阙乏。”
千里饿殍图
户部于是遣官置场,来降低米麦的价格。元祐六年(1091)闰八月,户部言:“灾伤县放税及七分,赈济廪粮不足者,令佐劝谕积储之家,减价出卖。或以钱粟借与贫家乏人户,虽有利息,候丰熟日官为受理。若犹不足者,预具见在及约用之数奏闻。”即是指地方灾情严重,已进行救济,甚至要求地方积储之家帮助,粮食仍不足者,可以上奏请求户部给予援助。
元符三年(1100)三月二十六日,户部采取减免商税的方式,鼓励商贾至灾伤地区卖米。由其中户部转申提举常平司的陈述,与安排提举常平司其后的赈粜工作,皆可发现各地方常平仓的管理,是经由提举常平司到户部右曹的系统模式在运作。也可知道户部对于灾伤的帮助是由于掌管全国土地、人户与钱谷的缘故。
通过北宋的制度与史料的记载,皆说明户部在元丰改制、收三司职权后,成为北宋中后期朝廷主要的救灾管理机构。
(三) 司农寺
杜佑(735─812)《通典‧职官八》中提及司农卿,司农寺之名始于北齐,置有卿、少卿各一人,隋初与北齐相同,唐朝时改司农为司稼,咸亨初又恢复旧名为司农寺,此为司农寺之源。
《大燕故司农寺主薄姚府君墓志铭并序》部分拓片
在宋朝太祖、太宗时期,司农寺仅是“掌供籍田九种,大中小祀供豕及蔬果、明房油,与平粜、利农之事”的单位。直至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在京东西、河北、河东、陜西、淮南、江南、两浙各置常平仓,以逐州户口多少,量留上供钱一二万贯,小州或三二十贯,付司农寺系帐,三司不问出入”后,司农寺才渐渐扩张其职能。仁宗时,又将广惠仓交付司农寺管理,开始接触稳定各地物价的事宜。
不过司农寺权力的大增,是在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原因在于司农寺承接置制三司条例司的工作,成为常平新法的推行机构之后,除负责常平仓、广惠仓、农田水利、免役等工作外,尚须管理各地的提举常平司,对之论功行赏,并遣官巡视诸路。从此一演变来看,其已肩负了领导与监督的责任。此外,司农寺也掌管常平钱、免役钱、坊场钱,俨然成为重要的政务机构。
青天赈灾图
在这种情形下,宋朝便形成了两套财政系统,一是三司及各路转运司、州县系统,另一则是司农寺到各路提举常平司的体系。但是,由司农寺向下延伸至各路的理财体系并未实行多久,神宗元丰年间,推行新官制,“元丰五年,行官制,寺监不治外事,司农寺旧职务悉归户部右曹”,司农寺除去管理常平仓的业务后,剩下园苑种植、水硙磨麦、给兵食、造曲以供酿酒、储薪碳等工作,这样的状态延续至北宋末期未有改变。
由北宋司农寺的执掌演变可了解,司农寺在北宋时期的职务变化差异甚大。与救灾相关的工作,大至负责监督各路的提举常平司,处理常平钱粮,小至储存薪炭,若将其职务归类,可以发现其掌管范围实际上涵盖了救灾执行与资源提供的工作,但由于司农寺的救灾资源实来自常平钱,故此处将司农寺置于执行机构做论述。
赈济图
司农寺在救灾执行上的相关工作,包含赈济与赈贷,缘于司农寺曾管理常平仓与广惠仓之故。例如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时,由于西川农作物歉收,诸州的米价上扬,人民生活困难,因此下诏司农寺“体访西川艰食州县,如有灾伤,发常平仓减价赈济,诸路准此”。可知司农寺常受诏必须派人实际访察困顿州县,予以救济。当该地区谷价高时,即由司农寺以常平米出粜赈济,例如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齐、兖、济、郓州榖价高涨,诏:“司农寺其谕州县,以所积常平仓谷通同比元入价,斗亏不及十钱,即分场广粜,滨、棣、沧州亦然。”
另外,若是已成灾区以及导致流民出现的,司农寺也会迅速加以救济,例如熙宁八年(1075),要司农寺赈贷河北饥民,“真定府五万石,邢、洺、磁、相、赵州各三万石,户毋过两石,至夏熟输官,仍免出息。”与元丰二年,阶州与成州先后受灾,下令:“艰食之民,流者未止,官司初不经画赈济,可下司农寺并本路提举司速施行。”论述至此,可知司农寺当时是中央救灾执行机构。有许多救济工作是由上位者下旨,透过司农寺发下实行。若有灾伤,地方未依法给予救济者,司农寺也负起监察之责,上报弹劾之。
综上所论可知,司农寺在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至元丰改制的这段时期,是北宋中央机构执行救灾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 《宋代政治文化史论》
- 《宋代官制辞典》
- 《宋史》
- 《宋朝典章制度》
- 《两宋财政史》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宋会要》
-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
- 《通典》
- 《锱铢编》
二府三司制三司指什么(二府三司制三司指什么 宋)2
序言:自东汉时期出现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以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到了唐朝时期,唐朝的统治者为了满足“监察”需要,正式创建了“御史六察制度”,这个举措,也直接成了后世宋朝时期监察制度的“蓝图”,那么,今天笔者就从这“御史六察制度”入手,跟大家一起来聊聊宋朝是如何利用“御史六察制度”来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
御史台古建筑
先来说说唐朝的“御史六察制度”到宋朝后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所谓的“御史六察制度”,其实就是一种以东汉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为中心的“监察制度”,自唐朝时期出现后就一直被封建统治者用来充当“耳目”,起到监察百官、整肃吏治、继而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之作用。
据《唐六典·卷一三·御史台》中的记载:“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
意思就是说,唐朝时期所推行的“御史六察制度”,除了监察地方官员在各郡县事务上的执行力、以及刑狱上的过失以外,还负责在京城中监察及纠正尚书六司官员的过错,以及官员的品德、政绩、修养、文才等诸多方面内容。
这也是目前所能考证到的最早的有关“御史六察制度”职能划分的相关记载,同时也足以表明,至少是在唐朝时期,“御史六察制度”就已经出现并被当成制度开始推行了。
也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社会企业管理制度中的“纪律管理条例”,诸如禁止员工打架斗殴、带情绪上班、以权谋私、或者迟到早退什么的,旨在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树立良好形象,为员工带来更美好的工作氛围。
而宋朝的“御史六察制度”,又是沿袭于唐制,所以在一些基础架构或者是官员的任选上,其实与唐朝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宋朝监察御史画像插图
就好比,南宋初年由李光上所著的《乞增选台谏状》中的记载:“唐制,御史大夫一人,中丞二人,侍御史四人,殿中侍御史六人,监察御史十人,本朝因之,虽其数或有增损,未尝缺也。”
足以证明,宋朝在“御史六察制度”体系中的官员任选上,确实与唐朝时期的人员配置没有什么太明显的差异。
但是呢,“御史六察制度”毕竟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变迁,说它一点变化都没有肯定是不可能的。
据《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七之三五》中的记载:“京师之官府乃漫不省治,始置六察司于御史台。”
也就是说,在公元1079年,宋神宗赵顼感觉京城中的那些官员上朝的时候都不用心,散漫异常,所以就在“御史台”中加设了一个“六察司”,开始在宋朝正式推行了“御史六察”制度,欲借以改善这种不良的政治局势。
并在之后随着“六察司”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其逐渐取代了唐朝时期台、殿、察三院在监察制度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
所谓“六察”,即“吏察”、“礼察”、“工察”、“兵察”、“刑察”、“户察”等六察,也称“御史六察”。
同时,宋神宗的这个举措也可以证明,宋朝在“御史六察”制度的推行上,确实并没有完全遵循“唐制”,而是对其加以了改良和发展,去其糟粕,在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的基础上专门设立了一个“六察司”来具体处理各项监察事务。
简单来讲,就是在“机构”上发生了一些改变。
除此以外,如果从宋朝的政治机构上来看的话,也很明显就能看出来一些不同之处。
宋朝中央行政制度“二府三司制”结构图
毕竟,宋朝统治者为了削弱“相权”,实现加强以及巩固“皇权专制”的目的,并没有完全沿袭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而是在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加以扩充和改良,选择了“二府三司制”来作为政治制度推行的“核心框架”。
- 赫然把唐朝所推行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尚书省”、以及“门下省”全部混到了一起,并以此来作为宋朝的最高“行政机构”,也就是所谓的“东府”,或者说是“政事堂”。
- 同时,又额外增设了“西府”,也就是“枢密院”来独立管理“军政事务”,借以用来牵制“政事堂”,达到削弱相权的目的。
- 并且,宋朝统治者为了能够更好的把“财政大权”抓到自己的手中,又分设“户部”、“盐铁”、“度支”三司,借以用来掌管国家的财政税收事务。
其次,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零三》中的记载:“以吏部及审官东西院、三班院等隶吏察;户部、三司及司农寺等隶户察;刑部、大理寺、审刑院等隶刑察;兵部、武学等隶兵察;礼祠部、太常寺等隶礼察;少府、将作等隶工察。”
意思就是说,宋朝的御史六察制度,不光只增设了一个“六察司”,在其将“政事堂”囊括进监察范围以外,还把“军事机构”、“财政机构”、“司法机构”、甚至是“宦官机构”等诸多领域的监察职能也一并囊括了进去。
一方面证明宋朝的“御史六察制度”,其职能覆盖范围很明显要比唐朝时期更为广泛一点。另外一方面也向我们证明了宋朝“御史六察制度”与唐朝相比,在官员职能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要比唐朝时期的“御史六察制度”更为完善一些。
宋朝官员上朝剧照
那么,宋朝又是如何通过“御史六察制度”来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呢?
既然宋朝的统治者想要通过“御史六察制度”来实现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那么首先,“御史台”里面的“御史”自身就先要能保证足够的行政效率,否则一切就都无从谈起了。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零》中的记载:“御史六员,分三员分头察案,一员领吏、工;一员领兵、刑;一员领户、礼。”
意思就是说,在宋神宗赵顼执政时期,于公元1080年十一月,他曾下令让“御史台”的六位“殿内侍御史”中的三人分工完成“六察”,一人负责吏察、工察,一人负责兵察、刑察,一人负责户察、礼察。
通过这种分工合作监察的方式来完成御史监察各部的流程,当然,大家别看这种分工看似简单,其实内部还别有一番门道。
因为按照宋朝“六察”下面所具体隶属的各个司、院工作繁忙程度以及文书数量来看的话,明显是户部、刑部、以及吏部的文书数量是比较多的,工作自然亦是十分繁忙。
而礼部、兵部、工部则因为都是一些具体的事务,也多有“旧制”,并不会产生那么多的突发事件,所以在文书及工作繁忙程度上要略为清闲。
所以,宋神宗就通过这种将文书数量“多”的部门与“少”的部门两相结合的形式,取了一个较为均衡的“平衡点”,让三位“殿内侍御史”的工作都能尽可能的保持在同一个节奏和频率上,实现工作强度的合理分配。
就好比我们现代企业中的流水线,每人负责一个相对应的版块,互不干扰,又相互协同合作,熟能生巧后产量也会变得比传统“揽全活”的形式要更加的多。对于“效率”的提升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
宋朝官员向皇帝汇报剧照插图
与此同时,据《宋史·职官志》中的记载:“分其职掌,叫其违失,常参班簿、裸料,假告背主之。”
意思就是通过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如若发现过失,也能将责任精确到个人,同时,宋神宗还规定了监察御史必须定时定期到三省、枢密院以及诸司去检查“文簿”,如若发现过失,就要尽快的整理好并向皇帝汇报,否则就连监察御史本人也要受罚。
也就是说,宋神宗企图通过在合理分工后进一步强化“御史”办事效率的手段,一方面彻底改善“御史”自身“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种“高压手段”对“文武百官”起到了一个“震慑”和“敦促”的作用。
而后,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零》中的记载:“三员专言事。”
即三个“殿内侍御史”专门负责向皇帝上谏,这也是六位“殿内侍御史”中除那三位负责“六察”的官员以外,另外三人的主要职责。
这也就预示着,宋朝除了给了御史纠察并指出过失的权力以外,还给了“御史”上谏的“言事权”,使御史可以在皇帝下发了不正确的诏令后提醒皇帝加以改正,借以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就好比如,元佑元年,就曾发生过一件监察御史迫使“宋哲宗”收回成命的事件。
宋哲宗画像插图
说的是安焘“除知枢密院事”的致敕书,没有经过中书省的“封驳官”审核就直接确认下发了出去。这件事被御史中丞“刘挚”知道后,联合殿内侍御史孙升,以及几位言事官等人,以家法为依据,据理力争,迫使高太后以及宋哲宗收回成命。
也就间接的向我们证明了“御史六察制度”在宋朝中期的施行程度确实是十分严格的,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同时,也侧面向我们证明了“御史”的权力以及职权范围之大。
大家想啊,就连皇帝自身,都会被严格遵照“御史六察制度”的“御史”弹劾,那么在平时还会包庇其他的大臣吗?
如若御史都是清正廉明的贤臣的话,自然是不会的。
但是,由于封建时期“贪污腐败”风气盛行,势必也会出现一些御史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案例,所以,为了限制“御史”的权力,宋朝的统治者又在其它的机构中设置了一个专门让其他官员监督“六察司”御史官员的机构,即“御史房”。
宋神宗画像插图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二》中的记载:“都司置御史房,主行弹纠御史察案失职并六察殿最簿。”
意思就是公元1083年,宋神宗在尚书省又设立了一个“御史房”,并在其中设“簿”,专门记录其他官员对“御史”失职的纠察。
如此一来,也就相当于“御史六察制度”并不仅仅只局限于“御史台”中的“六察司”,而是把“监察权限”下放到了各级官员中,形成了一个“各个官员”相互监督,互相牵制的“良好”政治形势。
如此一来,也就间接的减少了各方“官僚势力”团体因“势大”而对“稳固皇权”所造成的“威胁”,对维护宋朝“专制集权统治体系”以及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等多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的“御史六察制度”,对后世元、明、清等封建朝代监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华夏文明监察制度发展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宋朝权臣“史弥远”画像插图
“御史六察制度”的衰落
但是呢,自宋朝进入“元佑更化”时期以后,随着一些直属于皇帝管辖的部门,诸如皇城司、秘书省以及内侍省等机构逐渐脱离了“御史六察制度”的管辖范围。
“御史六察制度”也开始逐渐的衰落,直到后期的“名存实亡”。
据李心传所著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九》中的记载:“祖宗故事,御史有缺则例命两制、给舍、中丞、知杂同举一二人。自官制行,朝廷直除而已。”
意思就是说,到了后期,由于宋朝皇帝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南宋权臣“史弥远”擅权事件的发生,让宋朝统治者对“御史六察制度”已经不再是那么信任了。
就连御史官职出现缺失,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通过“荐举”来选官了,而是通过由当朝宰相直接任选的方式来任命“御史”。
换句话来说,“御史六察制度”到了后期,已经成了由宋朝“宰相”所掌控的一个机构,沦为了“宰相”的爪牙,自然也就对巩固宋朝的“封建统治秩序”再也提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
宋朝统治者也就只能暂时放弃为宋朝政权的稳固带来一定积极意义的“御史六察制度”,转而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目标投向其它的政治制度上面。
【end】
二府三司制三司指什么(二府三司制三司指什么 宋)3
一、秦汉时期——三公九卿
1、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
三公九卿
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
1、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2、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
三、两宋时期——两府三司
1、两府:枢密院、政事堂
2、三司:三司使(户部、盐铁、度支)
两府三司
四、元朝时期
中央官制: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宣政院
元朝
五、明朝时期——内阁制度
1、内阁、五军都督府、东西厂、锦衣卫
2、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明朝
六、清朝时期——军机处
清朝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如何用奥特曼卡做awm(用几张纸做的awm)


ps如何用手绘效果(用ps把图片变成彩绘)


如何用阳光高考查数据(阳光数据平台)


塞拉斯如何用大招变成别人(塞拉斯大招叫什么)


新手如何用蜡笔做手帐(初学者做手帐)


如何用软件开淘宝店铺(开淘宝店需要什么app)


如何用甜蜜素做包子(用甜蜜素做麻花违法吗)


婴儿如何用牙刷刷舌苔(用牙刷刷舌头好不好)


如何用气球做宝宝衣服(拿上气球给芭比做衣服)


现在分词如何用于写作(现在分词运用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