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巧兔教学 > 生活常识 >

宁波历史名人(宁波历史名人作品)-ag真人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18 20:44 作者:宁波日报 点击: 【 字体:

宁波历史名人(宁波历史名人作品)?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红色资本家、宁波改革开放功臣卢绪章的风云岁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宁波日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宁波历史名人(宁波历史名人作品)1

家属捐赠的卢老大衣。

记者黄银凤通讯员朱琳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沿着一条斑驳的石板路,走进天封塔下的莲桥街历史文化街区塔影巷,小巷深处藏着一幢老宅——卢氏支祠。这是一幢清代砖木结构建筑,采用了浙江地区特有的梁架结构,面阔三开间,明间抬梁,次间穿斗式。院中草木葳蕤有生气,百年老宅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记者脚下的这块土地,是曾经与“魔鬼”打交道的红色资本家、宁波人民的好儿子卢绪章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这里的一砖一瓦,镌刻着深深的岁月痕迹,深藏着他风云人生中数说不尽的故事与传奇,也见证着他一生为之奔波奋斗的故乡的沧桑巨变。

卢氏支祠,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老宅,已被布置成为卢绪章生平事迹馆,今天,它将以全新的面貌对公众试开放。

从社会童子军到创办广大华行

1911年6月,卢绪章出生于宁波鄞县一家经营米行的小商人家庭。卢氏为宁波望族,世代崇文重教人才辈出,爱国爱乡的家族训言,深深影响了他的童年。

卢绪章14岁前往上海,先在源通轮船公司当练习生,业余时间在上海总商会商业补习夜校就读。1927年秋,卢绪章等爱国青年倡议发起“上海市商会商业补习夜校社会童子军团”和“兰社”等组织,积极投身于抗战宣传、募集捐款等救亡运动中。

1933年,卢绪章、杨延修等五人凑了300法币,创办了广大华行,后慢慢发展成为上海一家略具规模的小型西药行。

在广大华行的经营过程中,卢绪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2月,上海职业界救国会成立,卢绪章成为该会骨干之一。

同年,上海地下党组织派人到救国会工作,于1936年10月将其重建为公开合法的群众团体——上海洋行华员联谊会。

作为骨干成员,卢绪章不仅在前期积极推动联谊会的筹建,还认真参加联谊会和战时服务团的各项活动。在此期间,他萌生了投身革命、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1937年,卢绪章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举办的抗日救亡干部培训班。这个培训班由上海地下党组织直接领导,在杨浩庐的介绍下,卢绪章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卢绪章将上海洋行华员联谊会改建为群众联谊团体——华联同乐会。同时,他将广大华行的同事杨延修、张平等人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使广大华行成为地下党的一个重要阵地,也增强了华联同乐会的组织力量。

1938年秋,为加强党对华联同乐会的组织领导,经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刘晓批准,上海地下党职业界运动委员会决定由卢绪章担任华联同乐会党团书记、党总支书记。在卢绪章领导下,华联同乐会继续开展吸收会员、组织募捐、支援抗战、参加义演等活动。1939年夏,华联同乐会已拥有会员1万多人,成为上海地下党外围组织中人数最多的公开合法团体。

那些年,卢绪章积极扩展广大华行业务,在重庆、贵阳、成都、昆明等地设立分行,并先后组建民生保险公司、民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以此作为中共秘密情报工作机构,执行党的交通、情报和经济任务。

包玉刚写给卢绪章的信件。

为党管钱袋的“资本家”

在艰苦复杂的特殊环境下,卢绪章冒着巨大风险,积极为党工作,出生入死,不畏艰险,致力于解决党的地下组织的经费问题,被称为“共产党的钱袋子”,是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中男主人公的原型。

作为广大华行的负责人,卢绪章严格遵照党的指示,领导广大华行支部同志,通过业务往来和投资、交友等活动,同国民党的党、政、军、特建立了联系,并成功利用这些关系,取得了掩护党的机构和干部、调节资金和交通运输等便利。

从1937年至1948年的11年间,广大华行为党组织筹集经费、赚取利润近400万美元。每逢组织上收到华侨捐赠但无法在市面上使用的黄金、美元时,就交由卢绪章兑换成市面上流通的本票、法币(或将美元、金条送到银行,以做生意为由换成法币),装在麻袋中,待夜深人静时再用汽车或竹筏送到接头地点,由组织派人取走。

抗战胜利后,广大华行步入发展的鼎盛时期,卢绪章以“大老板”的身份成为上海滩的红人。1946年到1947年,广大华行的账面资产达到119亿法币,相当于300万美元。上海周公馆和中共南京局办公场所等的购置费用,均由广大华行提供。

毛泽东曾在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接见卢绪章,对他和广大华行的工作进行了鼓励和肯定。为党赚钱,也成为卢绪章工作的信念和动力。

事实上,从1942年至1949年,除小额经费的多次周转,广大华行还向党组织提供了5次较大规模的资金援助。在领导广大华行的近10年时间里,卢绪章为调节党的地下组织经费问题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自己也真正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

卢绪章生平事迹馆内景。

宁波改革开放的功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卢绪章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贸易部副部长,中国进出口公司经理,对外贸易部局长、副部长,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为打破西方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作出了不懈努力,是新中国外贸事业的卓越领导人。1977年8月调任国务院侨办党组成员、华侨旅行社社长。次年转任新成立的国家旅游总局首任局长、党组书记,成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开拓者。

1982年3月,卢绪章在外贸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任上退居二线,改任顾问,继续为改革开放事业发光发热。

1984年,卢绪章受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委派,回到家乡宁波指导对外开放和开发建设工作,担任浙江省政府和宁波市政府顾问。

在卢绪章和包玉刚等一批热心人士的积极推动下,国务院于1985年12月成立了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国务委员谷牧任组长,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陈先任副组长,聘请包玉刚、卢绪章为顾问。国务院为一个地方经济开发专门成立协调小组,是史无前例的。

卢绪章在写给邓小平的信中说:“加快宁波开放,促进宁波繁荣,是我余生最大愿望!”

在此期间,他深入调研、辛勤奔波、多方协调,帮助制定宁波长远发展战略,为推进宁波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计划单列,为发动海内外“宁波帮”参与宁波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担任宁波市政府顾问期间,他苦心孤诣、操劳奔波、精心谋划,提出把港口开发列为宁波开发的重中之重,“北仑港是中国最有发展前途的港口,将来完全可成为东方鹿特丹。把北仑港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不但对宁波的长远发展,而且对促进浙江省、长江三角洲以至华东地区的对外开放,都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985年8月,卢绪章致信邓小平,对进一步发挥北仑港作用提出中肯意见,建议国家将北仑港二期工程的5万吨级集装箱和散装货泊位建设列入“七五”计划,并抓好配套交通集疏运网络。这些意见和建议引起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日后逐步得到落实。1986年,国家确定北仑港作为中国四大国际中转枢纽港之一,加快开发建设。

1988年5月,卢绪章和包玉刚等倡议,在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两年多工作的基础上,筹建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这一倡议得到了谷牧同志和海内外宁波籍人士的广泛响应。同年10月18日,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在宁波正式成立,卢绪章任首任会长。

改革开放之初,一些海外“宁波帮”对家乡缺乏了解,心存疑虑,不愿回来。卢绪章利用自己海外朋友多、声望高的优势,想方设法联络海外“宁波帮”,请他们来家乡走走看看。

“我是给家乡宁波跑腿的。”卢绪章到宁波帮助工作后,不辞辛劳,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对宁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思路和方案。他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怀有特殊的感情,以旅行家的眼光,对东钱湖、月湖、天一阁、城隍庙的开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对宁波的旅游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让家乡人民深深怀念

1993年以后,卢老因健康原因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没有再回宁波。住院期间,他仍非常关心宁波建设的进展。

1995年11月8日,宁波人民的好儿子卢绪章同志在北京逝世,家乡人民万分悲痛。

为了纪念这位当代宁波人的杰出代表,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和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联手,在卢绪章出生地附近的卢氏支祠内,陈列展示他的生平事迹。

“希望把卢绪章一生追求革命理想和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崇高精神发扬光大,激励今人,为推动宁波经济社会进一步科学发展作出贡献。”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士力说。

卢绪章生平事迹馆所在的莲桥街历史文化街区塔影巷卢氏支祠,2015年由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修复竣工。

卢氏支祠是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是“甬上卢氏”第十世卢云路为纪念其父卢登秩(卢静夫)所建的专祠。第十四世卢宗年共育有五子一女,第三子即卢绪章。

卢绪章生平事迹馆项目于去年6月启动筹备,宁波城投组织专班,结合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和孙传哲邮票艺术馆修缮保护工作的相关经验,积极联系卢绪章家属,邀请宁波帮博物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院、宁波档案馆进行协助,并得到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的大力支持。

去年12月,卢绪章生平事迹馆完成前期资料研究、展陈布置设计和施工招标,今年3月底,项目竣工验收。展览共分三个展区,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展品实物以及多媒体方式,展现卢绪章的革命事迹和其为宁波改革开放所作的重要贡献。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家乡人民深切怀念卢绪章,既感谢他为宁波改革开放和建设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又被他坚定的信念、高洁的情怀、踏实的作风和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所深深折服。

正值“七一”,家乡人民通过建设卢绪章生平事迹馆来纪念这位卓越的乡贤,他是宁波人心中永远的榜样!

本版供图朱 琳

宁波历史名人(宁波历史名人作品)2

8月5日,中央文明办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名单。宁波的陈奕和潘杰明被评选为“敬业奉献好人”。让我们一起走进他(她)们,听听他(她)们的故事。

敬业奉献 陈奕

陈奕现任宁波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兼应急办主任。陈奕长期从事重大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近年来参与并成功处置台风灾后防病、伤寒、h1n1流感、h7n9禽流感、登革热等多起重大疫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她再次用实际行动践行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初心使命。陈奕曾获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与其牵肠挂肚 不如共赴战场

作为一名公共卫生医生,陈奕从事传染病疫情防控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已有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通常24小时备战,一接到阳性信息就立刻出发,4小时内就要完成初步的流调报告。

“一天晚上,我一边接电话,一边急匆匆地赶赴流调现场,一不留神就从台阶上摔了下来,当时满嘴是血。”陈奕说。

当时,她已经连续高强度工作了10天,每天只睡2到3个小时。当医生建议她回家休息时,她有些焦急。请医生简单包扎后,她还是立即赶赴疫情现场。“与其回家牵肠挂肚,不如与大家共进退。”在她看来,只要身在战场,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

排查每一个风险点,排掉每一个雷

“一旦有异常情况,马上进入应急状态!”自新冠疫情以来,陈奕和同事们的工作强度大幅度增加:15分钟内锁定阳性人员;45分钟内拿出核心信息;4小时内出具基本流调报告……每发现一例阳性病人,打2-3个小时的电话是“起步线”,还要反复印证、核实。陈奕举了个例子:一位阳性人员只记得在社区里和朋友下过棋,边上好像有人围观。哪些人在看棋?必须逐一落实。

“有时候流调像是破案,需要不断推翻之前的结论,重新构建线索和传播链。”令陈奕自豪的是,到目前为止,宁波每个阳性病例的溯源都非常清晰。

要拨开迷雾查明病毒来源,过程非常不容易。“流调是基础,有了扎实的流调,后续的管控等措施才能逐一落实。”陈奕对自己和流调团队的要求是:排查每一个风险点,排掉每一个雷。

流调时摔断门牙,4个多月了还没空补

和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的调查范围更广、难度更大。阳性感染者经常在深夜发现,陈奕和同事们已经没有“上班”和“加班”的概念,只能争分夺秒地和病毒赛跑。

问到疫情以来最长多久没回家?她说,20多天总有的。

2022年3月30日这天,又熬了一个通宵的陈奕凌晨6点多从象山回到家,一进门就扑倒在床上。这一觉,她“奢侈”地睡了4个小时。醒来,手机上有80多个未接来电——又出现新的疫情了。

她非常感谢每一个全力付出的队员。同时,她也同样感谢家人的支持:办公桌旁,是先生精心准备的维生素和营养品等,虽然她总顾不上吃;镇海疫情时,先生又托人带来速效救心丸,怕她太累了会心悸……“我做的都是分内应该做的事。”陈奕还没说完,电话铃又响了。

2020年3月,陈奕作为论文第一作者,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在国内首次提出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一定传播风险这一理论成果。当年4月,我国出台了关于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办法。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这位“拼命三娘”,化身“巾帼战士”,日夜奋战、风雨兼程、逆行而上。她勇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不断攻坚克难,为扎实开展疫情防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敬业奉献 潘明杰

潘明杰是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调解员。2012年,潘明杰退休,因喜欢且擅长做思想工作,他选择了继续发挥余热,自愿当起了人民调解“老娘舅”。10年来,他坚持用心用情用智,寓快乐与服务于调解中,形成独特的“335快乐调解工作法”,调解成功率100%,零投诉、零反弹。潘明杰曾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浙江好人等荣誉。

社区“老娘舅” 用心修复“社会伤痕”

潘明杰曾是物业经理,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大量矛盾调解经验。“百姓事无小事”,老潘一直用这样的理念对待和化解每一起纠纷。他化解过僵持5年的邻里纠纷,处理过各种“疑难杂症”,大到五六千万遗产纠纷,小到“争气不争财”邻里纠纷。他认为这些纠纷是社会的“伤痕”,他要努力做好“修复师”。

曾有一对邻居因空调外机摆放问题引发矛盾,持续5年且愈演愈烈,甚至出现把粪便泼到对方家的事情。老潘知道后却默默将粪便清理干净,这让双方感到羞愧,他顺势调解修复了这道“伤痕”。

潘明杰还在修复全市重特大复杂“伤痕”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某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案、白鹤牙医十年信访案、国企改制300余名员工劳动合同纠纷案等100多件疑难、历史积案在他调解下都成功修复。10年来,他累计调解案件达2000多件,成功率100%。

快乐调解“36计” 老潘独特的调解艺术

许多疑难纠纷案对别人来说是解不开的死结,可到他手上却迎刃而解。“每击必中”背后,是潘明杰的辛苦付出,他常常白天晚上调解,深夜凌晨研究法律和案例。

“快乐调解”更被老潘称为调解“法宝”,他在实践中形成独具特色的“335快乐调解工作法”,创作了《老潘36计》《小潘25解》等“专著”。

潘明杰注重做好“传帮带”,创办“老潘”讲坛,手把手带出108名“小潘”调解员。从2013年建立“老潘联调工作室”,到2020年建立“柳安”社会治理研究院,“老潘小潘”服务内涵从“矛盾调解”到“社会治理”不断深入,释放了辖区民警20%的精力。如今,老潘还在做好“社会伤痕修复师”的路上不懈奋斗着。

为中国好人

来源:中国文明网

美编:叶瑜鑫 二审:赵继承 三审:张炜

觉得不错点个!

宁波历史名人(宁波历史名人作品)3










#老照片#​#历史#​#宁波头条#​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