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什么意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什么意思)-ag真人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10-07 00:12 作者:春蚕话语 点击: 【 字体:大 中 小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什么意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什么意思)?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内涵丰富的"西楼"意象:从唐诗的男子之气,到宋词的闺阁之情,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春蚕话语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什么意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什么意思)1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宋人黄升在《花庵词选》中评价此词:"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接受赵匡胤赐的屈辱封号"违命侯",在大宋过了两年屈辱的囚徒生活。昔日红巾翠袖、纸醉金迷,今日冷冷清清,愁绪纷纷,有言不能说,只能无言登上西楼,凭栏而望。
李清照有言"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与丈夫分居的日子里,她寂寞无助,只能登上西楼,回望故乡,以排解自己的愁绪。
这两首词提及的登高之处都是"西楼",可见"西楼"已是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我通过翻阅唐诗宋词,发现"西楼"意象与其他意象一样,也拥有丰富的内涵。
一、 唐诗中的"西楼",经历了从实物到抒情意象的变化,且此时多数是以男子之气为主。
其实用"楼"作为意象的诗词早在汉代就出现了,比如说《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陌上桑》中的"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此时"楼"的抒情功能并不突出,它只是作为人物活动的场所。
到了魏晋,"楼"意象的使用就更广了,比如曹植笔下的"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等等,"楼"慢慢从实体变成承载诗人情感的载体。
中国古代的楼阁
相比之下,"西楼"的出现更晚一些,据现有资料来看,可以追溯到梁代诗人庾肩吾和何逊,庾肩吾吟咏"天禽下北阁 , 织女入西楼",借"西楼"写春夜时令特点,何逊吟咏"洛汭何悠悠 , 起望登西楼 ",表达他的流落之苦。
意象的使用都是有传承性的,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高峰,当然也就继承了"西楼"意象,并且完成了"西楼"从实体意义到诗歌意象的转变,使得"西楼"具有更多的内涵。
据统计,全唐诗中把"西楼"作为意象的诗歌大约有70多首,而是使用的频率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增多,初唐使用频率最低,中晚唐使用频率较高。
阅读70首诗歌我们发现,"西楼"意象不是单独使用的,它或与"登"、"上"等动词组合,或与"月"、"秋"等其他意象组合,从而表现出复杂的主题内涵。
归纳起来,唐诗中"西楼"意象所表现的内涵大概有以下几种:
夕阳之下的西楼
登临内涵
提到"楼",我们一定能想到"高",这是由"楼"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而中国文人在遇到人生挫折之时,喜欢登高赋诗,以求解脱愁思。唐诗中的"西楼"意象,与"登"、"上"、"望"、"看"等动词相结合时,表现的就是这种登临内涵。
纵观这类诗歌,我们发现登西楼望远兴怀,其实和登高主题类似,要么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要么表现边疆战士或游子的思乡怀亲。
如白居易的《酬梦得早秋夜对月见寄》:"吾衰寡情趣,君病懒经过。其奈西楼上,新秋明月何。"借"西楼"抒发自己对远游友人的思念之情,又比如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也是借望西楼来书写自己的思友怀亲之情。
而岑参、许浑等边塞诗人则是借"西楼"来表达边疆戍卒、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如岑参的《题铁门关楼》:"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登楼望远
遣怀内涵
我们常常讲"秋士易感",从宋玉开始的"悲秋"情怀,一直贯穿读书人的精神世界,当他们登上高处,看到萧飒的秋景,感受到生命的衰败,往往会有无限伤感,所以诗词中的"秋"是与"愁"紧密相连的。
唐诗中"西楼"常常与秋意象连用,表现出悲秋情怀,诗人们借悲秋之情,抒发年华易逝的感慨。最具代表性的是白居易,他在《酬梦得早秋夜对月见寄》中说"吾衰寡情趣,君病懒经过。其奈西楼上,新秋明月何",这首诗表现了他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
在古文字中"西"和"栖"本义相同,《说文》讲:"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
"西楼"和"夕"有很大的相关性,古代游子常常在夕阳西下之时表现出浓浓的乡愁,所以"西楼"也和游子的羁旅情怀有关。如郎士元《石城馆酬王将军》
"谁能绣衣客,肯驻木兰舟。连雁沙边至,孤城江上秋。归帆背南浦,楚塞入西楼。何处看离思,沧波日夜流。"
登楼望远
宴饮与送别内涵
关于这个内涵,我想应该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古人常常在楼上招待宾客,宴饮赋诗等。本来聚会并不局限与西楼或者东楼,但是在古人的习俗中,西方是宾客的席位,东方是主人的席位,所以诗人在采用"西楼"一词时,大概也有这种意思。
唐诗中与"西楼"有关的宴饮诗,要么是表达对美景的赞美之情,要么表达饯别友人时的离愁别绪。如白居易的《荔枝楼对酒》: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欲摘一枝倾一醆,西楼无客共谁尝。"
闺怨内涵
纵观唐诗,我们发现"西楼"与闺怨也是紧密相连的。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古人强调"天人合一。"
古人设计楼房时,常常根据阴阳五行与方位的对应关系,认为西边属阴,将女性的住所安排在西边,所以西楼与女性有很大关系。
虽然唐诗注重表现男性的情怀,但是也会出现一些女性闺阁的代言体,这些诗词中,就大量使用了"西楼"意象,抒发思妇心中的深闺幽怨之情。如李白《长门怨》: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到此时,"西楼"在唐诗中,逐渐从实体之楼演变出登临遣怀、送别闺怨等丰富内涵,成为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意象,且都是以男子为中心的情怀。
登楼宴饮
二、 宋词中的"西楼",它的含义范围渐渐缩小,少了唐诗中的男子之气,更多的是表现闺阁之情
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文学,失去了唐的大气端庄,更多的是以轻柔婉媚的形态出现,南唐后主李煜突破了"花间词"的柔糜,写了很多明朗、率真的清丽词,他的词中"西楼"意象频现。
经过唐诗和五代词的发展沉淀,在150首"西楼"意象的宋词中,西楼已经完全虚化成表现男女的相思之物,成为记载着男女聚少离多的生活场所,内涵也缩小为咏叹离别和女儿情,与唐诗中表现男子的庄重之气大相径庭。
表现闺阁女儿情
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这里,西楼不仅仅是生活的简单场所,而是充满了浓重的相思之情,这是闺阁词的重要代表。
另外,宋词中的"代言体"比唐朝更甚,即是男子揣摩女性的心思,模仿女性的口吻,将自己的情感借抒情主人公之口表达出来,情感更加真切婉转。"西楼"作为女子闺房,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代言体"诗词中。
如李玉的《贺新郎·春情》,主要写女主人公在西楼盼望情人归来的情景:月光洒满西楼,女主人公凭栏远眺,感觉男子快要回来了,可是又不知道日期。女子自我安慰、自我劝解的心理活动在小小的西楼里显得十分密集。
词人借"西楼"展现女主人公在室内的活动——驻足观望、扶栏怀远,从而透露出她内心的相思痛苦,一种柔美缠绵的感情基调在西楼上蔓延开来,这是最经典的闺阁女儿的相思。
登楼望夫
表达男女感伤怀人之情
前面我们讲唐诗中西楼有送别的内涵,但是送别的对象往往是男性,而在宋词中西楼主要是男女送别的场所,所以"西楼"意象所表现的情感也变成男女之间的离愁别绪。
这方面的代表是晏几道,他是宋词中使用西楼意象最多的词人:"醉别西楼醒不记"描写的是与美人在西楼饯别的场景,对于多情的他来说,这种离别十分缥缈,他对重逢基本不抱任何希望,所以一直处于沉郁悲凉中难以自拔。
又比如"西楼别后,风高露冷"写的是与恋人离别后的萧索落寞,"有人凝澹倚西楼,新样两眉愁"是以想象的方式,写出心上人在闺阁中的伤心难过,"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写的是与心上人相见的场景,表现自己离别后的凄凉心境等。
可以说,晏殊、晏几道等人将西楼的悲凉落寞之情大肆渲染开来,"西楼"意象的抒情内涵基本已经固定为离愁别绪的感伤。和"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相思一样,"西楼"也成为古诗词中表达相思哀怨请安的凄美意象。
小结
"西楼"从梁代的具体建筑物,到唐诗中逐渐虚化的抒怀意象,再到宋词中被固定的凄美意象,内涵逐渐丰富,有的表达登临之感,有的表达遣怀之感,有的表达送别之情,有的表达相思之情,可以说,西楼集忧伤、愁苦、凄凉甚至是幽怨于一身,成为历代作者喜爱的抒情意象。
作者|清芜
图|网络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什么意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什么意思)2
1)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杜荀鹤《小松》
2)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3)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
4 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5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6)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刘禹锡《陋室铭》
7)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8)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
9)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10)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李白《清平调•其一》
11)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许浑《咸阳城东楼 》
12)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3)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写怀》
14)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
15)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
16)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17)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8)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19)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20)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1) 大风起兮云飞扬。 ——刘邦《大风歌》
22)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23)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24)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5)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26)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27)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8)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9)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30)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3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32)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李白《长相思•其一》
33)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34)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5)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李商隐《嫦娥》
36)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7)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38)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其二》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什么意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什么意思)3
白露天始冷,鸿雁南飞去。每年秋季鸿雁便开始南飞,群雁飞行时常排成"一"或"人"字,雁字带去了北地的凉爽,也带走了浓浓的思念。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古诗词里的雁字,包含了多少的牵挂!
雁字
宋-陈元晋
超然圣处过张颠,整整斜斜落照边。
好写人间不平事,叫开阊阖为笺天。
秋夜有怀孟兄
宋-赵善傅
日落寒山剪剪风,一行雁字各西东。
虽然颜面睽千里,料得相思两地同。
渡湖
宋-徐集孙
漠漠西湖匝野烟,夕阳柳下买归船。
关心一纸平安报,雁字纵横写碧天。
雁字
宋-许棐
点画分明印碧空,回鸾返鹊势差同。
月边映得银钩体,雪里摹成玉箸工。
断续似经秦火后,悲凉如在楚词中。
愁人笔砚俱荒废,倩写相思寄便风。
雁字
明-于谦
界破青天印碧波,分明点画与波戈。
右军不识其中意,却把黄庭换白鹅。
雁字
明-朱诚泳
暮云飞尽碧天长,万里横斜字一行。
月白夜寒风力劲,断文零落下潇湘。
前雁字诗十九首-其一
明-王夫之
缕缕渐深深,当天一片心。
书云占朔色,縆瑟谱商音。
尺帛无劳系,南楼未易寻。
暝烟生极浦,长夜付浮沈。
雁字
清-雷氏
薰风无奈祝融火,寒雁一声天地清。
不羡上林传汉信,羡他笔笔写孤贞。
雁字
清-彭孙贻
塞门秋冷朔风初,几阵征鸿过碧虚。
多少辽西下归客,临风祗有数行书。
望江南-秋光好,天宇碧鳞鳞
清-许嗣隆
秋光好,天宇碧鳞鳞。
月印竹枝书个个,风回雁字写人人。
南望隔秋云。
雁字三十首次韵-其五
清-韩氏
石函百仞倚晴晖,拭眼丹霄妙入微。
沙白新翻黄纸硬,山青全印墨痕肥。
文心向晚通神速,旅梦随风认是非。
一自苏卿书寄后,为人辛苦北南飞。
三字令-雁字
清-尤侗
紫塞雁,望南飞。写乌丝。一画破。
八分齐。鹤衔书,鹅换帖,不如伊。
征戍客,寄相思。却无题。荡子妇,
夜眠迟。惊回头,仿佛见,那人儿。
菩萨蛮-雁字
清-陆蓉佩
数行斜草浑无意。尺书能否如侬寄。
临水惯摹空。秋高霜露浓。
横排初见迹。绝胜凌云笔。
仔细暗端详,馀音空外长。
